海爾智慧樓宇參加2025廣州低碳智慧建筑創新技術論壇
致力于助推建筑行業的綠色轉型與技術變革,引領公共建筑綠色低碳轉型,“2025廣州低碳智慧建筑創新技術論壇”于6月9日在廣交會展館拉開帷幕。
這場聚焦“低碳+智能”深度融合的行業盛會,邀請十余位領軍人物與技術專家,共同探討建筑領域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的創新路徑。
期間,海爾智慧樓宇方案總監唐俊杰表示,海爾智慧樓宇承接國家戰略,順勢轉型,率先探索和推進綠色建筑低碳發展路徑。帶來的海爾HICS智慧低碳園區暖智運維解決方案亦成為場內焦點,為建筑低碳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智慧范本。
好方案:重塑智慧建筑生命線
在“3060”戰略目標加速推進的時代洪流中,建筑作為能耗與碳排放的“主戰場”,其轉型已迫在眉睫。然而,傳統模式長期深陷三重困局。規劃建設階段常因前期需求研判失準,導致設備選型偏差與巨大投資浪費——制冷系統“大馬拉小車”的尷尬處境比比皆是。
運營階段的挑戰更為嚴峻。大量高能耗設備缺乏智能調控手段,水泵風機在低效工頻下空轉,建筑綜合能耗強度較先進水平高出15%-20%。而在管理維度,人工抄表與紙質記錄讓能耗監控如同“盲人摸象”,工業領域安全管理盲區暗藏危機——化工園區高達70%的安全事故竟源于運維滯后。
轉型之痛,痛在全生命周期的割裂與失控。
面對沉疴,海爾HICS智慧低碳園區暖智運維解決方案以“高效、智慧、低碳、安全”為核心理念,構建全流程體系,以系統性思維激活智慧建筑生命力。
當前以AI為代表的新技術浪潮快速發展,也是論壇上熱議的話題。海爾智慧樓宇全面擁抱AI,在暖通智控場景中,暖智算法模型與策略構建起高效節能的核心體系。
算法策略層面,溫度補償/時間補償算法通過動態監測系統供水溫度與環境溫度,智能劃分節能生產、節能空間、零熱補平衡區域,在保障用戶舒適度的同時,顯著降低運行能耗。系統加減機策略則通過優化機組輪巡,減少冷島、結霜風險,均衡設備損耗。以11月為例,11臺機組單天節省41.5kWh,30天累計節省18260kWh,節能效果顯著。
算法模型方面,依托生成式負荷預測模型、AI優化控制模型及增量式迭代模型優化技術,以強大的暖通用戶大數據為支撐,實現算法預測準確率超92%、模型準確率超95%,遠超行業水平。這些模型為算法策略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底座,從負荷預測到智能控制,全流程優化暖通系統運行。
在硬件層,自研設備矩陣奠定了高效運轉的物理基石。磁懸浮冷水機組與AI風水群控算法結合,云邊協同,強弱電一體化;智能控制柜集成邊緣計算與物聯網,實時優化綜合能效較傳統系統提升30%;高精度物聯感知網絡則如敏銳的神經末梢,實現設備工藝參數自優化,將良品率提升10%。
在平臺層,數字化中樞釋放出管理革命性力量。BMS樓宇智控平臺借力數字孿生,將多個獨立子系統無縫整合,實現設備效率提升與故障響應質的飛躍;EMS與PMS平臺則化身能源與設備的“智慧管家”,從全量能耗分析到健康預測,實現管理從被動響應到主動干預的跨越。
在服務層,全周期運維能力延伸價值鏈條。全球智慧運維中心提供全天候“云守護”,便攜式能效檢測箱讓診斷準確率超90%,老舊建筑的“改造煥新”方案則賦予存量設施綠色新生——海爾智慧樓宇以服務為紐帶,讓技術價值貫穿建筑的全生命周期。
好場景:建設綠色、智能、安全好房子
隨著物聯網、AI與數字孿生技術的深化,海爾HICS智慧低碳園區暖智運維解決方案正朝技術融合、模式創新、標準引領三維度持續進化,不斷拓寬建筑智慧綠化的邊界。
威高血液制品工廠的蛻變,是海爾HICS方案賦能精密制造的生動注腳。面對2.5萬平米凈化車間復雜的冷熱需求,高效機房群控系統與AI算法的引入,使冷凍水溫度得以動態優化調節。成果令人矚目:月均省電9.3萬度,制冷機房節能率達25%;遠程運維管理,人工巡檢負擔銳減50%,設備壽命延長25%——綠色與高效在此刻握手言和。
而占地21萬㎡的海爾膠西互聯工廠,則擘畫出未來燈塔工廠的智慧圖景。綠色低碳領域,以光儲充一體化、高效機房等6項方案,踐行節能降費,落地智慧樓宇生態實踐。AI智能制造環節,憑借行業首創與引領的智能技術,優化人力配置,提升生產效率,攻克生產流程中的各類痛點。IOT領域,自主研發平臺與技術,驅動各環節高效協同,從響應速度到綜合效率全面進階——這里不僅是制造基地,更是技術融合創新的策源地。
海爾HICS方案以全生命周期智慧管控為綱,以軟硬一體集成為目,織就了一張覆蓋公共建筑的綠色智能之網。以扎實的技術路徑與可觀的經濟效益,持續為建設綠色低碳發展注入科技動力。當更多這樣的標桿在華夏大地涌現,一場邁向零碳智慧的建筑深度變革勢不可擋,一幅交織綠色與智能的未來城市愿景正加速兌現……
- 下一篇: 多重因素壓制 銅價面臨下行風險
- 上一篇: 印度未來四年空調出口將提升至1600萬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