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紛擾,格力“悶聲發財”
當前家用消費品和工業裝備的發展,單純拼價格已經難以為繼,而是到了“價值戰”“研發戰”“服務戰”“質量戰”的關鍵時點,由此誕生了一大批杰出的企業,也成就了無數優秀的掌門人!
科學巨匠牛頓,尚且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就說明,企業掌門人的關注度,永遠取決于企業自身的高度。例如,格力掌門人董明珠作為企業家中的“頂流”,近期在國內的輿論場中,頻頻成為焦點,很多言論都被放到顯微鏡下審視。
作為一名理性投資者,在選擇托付自己的真金白銀時,首先關心的想必不是各種八卦,而是企業本身的質地。拋卻紛擾,格力電器的一季報,在本文一開頭四個“戰場”中已經展現出游刃有余的杰出“戰力”,卻可能會讓很多人“選擇性忽視”。
現在的格力有多強?財報數據可以為證:2025年一季度,格力電器營業收入和歸母單季凈利潤分別為416.39億元和59.0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78%和26.29%,雙雙創下歷史新高;一季度研發費用則為16.99億元,同比增14.18%,占營收比例達4.08%;2024年研發投入71.40億元,連續兩年超70億;年報分紅為每10股派20元。
主業是企業的靈魂,多元化則是企業的未來。以空調聞名的格力,并不只有空調:目前的格力電器,旗下擁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消費品牌及凌達、凱邦、新元等工業品牌,產業覆蓋家用消費品和工業裝備兩大領域,從全品類家電,到智能制造,均有格力的身影。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從2024到2025,格力的一系列成績,正是全體格力人在“四戰”的戰場上努力拼搏的結果。其中,研發是根基、服務是形象、質量則是內涵。這“三戰”的刀光劍影,正是為了“價值戰”這個終極目標!
格力的“價值戰”
毋庸諱言,對于行業內的“價格戰”,格力早已醒悟到該做法的局限性,開始跳出“價格戰”的單一模式,跑通了“不卷價格,卷價值”的路徑。通過全方位的努力苦練“內功”,終于攀爬上了制造業的高層,實現了內在價值的超越。而過去這一年多的實踐說明,卷價值沒有終點,格力的“價值戰”永遠在路上!
現在“智能制造”已經不是制造業的“選擇題”,而是“必答題”。從去年以來,筆者曾經走訪多家制造業的細分“隱形冠軍”,每到一家企業,幾乎都是偌大的廠房里看不見幾個人影,幾乎全部是自動化設備操作,驚嘆于現代科技發達同時,不禁感慨企業的“卷出天際”,沒有技術優勢的企業必定走不遠!
細分領域尚且如此,格力這樣的大企業更不會例外:目前的格力,一部部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5G、AI等“黑科技”充分融入生產場景,一座座行業領先的示范性工廠拔地而起。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計獲評國家級智能工廠2座,國家級5G工廠3座,國家級綠色工廠9座,國家級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應用案例8項,充分利用領先智造水平提升生產全流程運營效率。
生產運營效率的提升,不是什么虛無縹緲的概念,而是財報上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今年一季度,格力的管理費用為14.10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7.35億元下降18.74%,數據的變化應對“價值戰”的體現!
而“價值戰”所帶來的是高效益,和對投資者的高回報。正如前文所言,一向在分紅上大手筆的格力,2024再次沒讓投資者失望:擬每10股派20元。加上2024中報的“10派10元”,其2024年度的每股分紅總額達到3元,股息率超過6%,甚至高過一眾銀行股!買了格力股票并堅定持有的投資者,這下做夢都會笑醒了——格力,同樣是幫股東“悶聲發財”的典范!
格力的“研發戰”
格力之所以能持續不斷為股東創造價值,歸根結底是靠不斷創新,不斷進取帶來的核心競爭力。即使是筆者家里沒有念過什么書的祖母,也對那句熟悉的廣告詞“格力,掌握核心科技”耳熟能詳,足見格力的“科技”形象深入人心。而這種形象,來源于格力多年的厚積薄發!
堅持“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的格力,早已榮譽等身: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獲得國家級、省部級、行業級等重要獎勵共122項;目前已經擁有48項“國際領先”技術;累計申請專利超13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70,884件;累計發明專利授權25,883件,并且連續九年進入中國發明專利授權量前十。
數據只是表象,一家企業要想在刺刀見紅的制造業立足,說到底還是要靠競爭力過硬的產品,滿足用戶日益挑剔的需求。用戶能想到的需求,企業要做到,甚至用戶想不到的,企業也要幫用戶想到并做到!
隨著炎炎夏日的臨近,可以預見,“要不要開空調”的話題,又將成為家庭成員,或者是同事之間“雞飛狗跳”的焦點。究其原因,不同人的體質不同,對冷風的耐受力不同,特別是緊鄰出風口的工位,常被“寒性體質”視為畏途,甚至一想到上班,就擔心會全身發冷寒顫!
為了將可能的“空調大戰”消弭于無形,格力將家用空調領域的“風不吹人”技術,創新拓展至家用中央空調領域,推出“真知·灼見”風不吹人中央空調。產品采用行業首創可逆向送風技術,實現制冷時風不吹人,制熱時快速升溫,房間垂直溫差低至0.11℃,保證人體處于最佳舒適區域。
在“雙碳”的大背景下,空調的節能減排被各方關注。同時不同人使用空調的習慣不同,如何調節空調也是個大難題。格力研發的“變頻空調AI動態運行節能關鍵技術”,解決了“空調單一控制策略與使用環境、用戶習慣多樣性”導致的空調使用過程中“耗電大、不舒適”的痛點問題,實現了用戶實際使用各場景下空調輸出與房間負荷的自尋優、自適應、自匹配,保證空調快速舒適節能運行。
眾所周知,比起家用場景,節能減排的大頭在公共場所,特別是近年來一日千里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產業,更是耗電大戶!谷歌前CEO近期就曾警告,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的爆發式發展,其電力需求可能在未來數十年內激增到全球總發電量的99%。
針對公共建筑、軌道交通、數據中心等領域的能效需求,公司圍繞螺桿式壓縮機結構設計、高精調控等方向開展研究,推出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雙級永磁變頻螺桿式冷水機組”,實現全工況性能大幅提升,國標工況COP達到7.0+。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公共建筑、地鐵車站、工業制冷等多項工程,遠銷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減碳環保領域,發出“格力聲音”。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產業的協同發展,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將繼續擴展和深化,成為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動力源。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數據顯示,2024年工業機器人產量55.6萬套,同比增長14.2%;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4年數控機床產業規模超4,300億元,同比增長約5.7%。而格力,同樣瞄準了這些智造業的皇冠!
公司在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方面積極布局,為國內外多家行業龍頭企業提供智能裝備產品。例如,針對新能源汽車市場推出3款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加工產品,多款數控機床核心零部件,在新能源汽車電池托盤加工領域的基礎上,拓展到新能源汽車壓鑄鋁和大型一體化壓鑄件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加工效率和穩定性提升50%。
格力的“服務戰”
現代制造業早已超越了簡單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是一個從售前體驗、售中交易、再到售后服務推廣的有機整體,特別是無數鮮活案例表明,優秀服務帶來的“口碑營銷”,往往能為品牌的推廣起到“鏈式反應”的效果!
為了進一步順應這種趨勢,格力已推出全新渠道戰略品牌“董明珠健康家”,通過場景化體驗、數據可視化、智能交互服務等創新手段,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購物體驗。同時,依托實體門店,將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滿足消費者對商品的即時需求,拓展流量通道,為終端門店賦能。
“董明珠健康家”甫一推出,市面上確實有一些聲音質疑“炒作”。這些爭議固然可以理解,但筆者還是想說幾句“公道話”:以格力和董明珠今天的地位,完全沒必要,也不屑于簡單炒作。而“董明珠健康家”的推出,是以自己的個人品牌做背書,用廣大消費者喜聞樂見的方式,縮短從技術延伸到技術認知的進程:格力,已經不止是一個空調品牌,而是一種生活方式——這正是“董明珠健康家”的題中之義。啟動當日,董明珠抖音直播間單日咨詢量增長40%,就是最好的證明。
格力的服務對象,除了toC的消費者,還有toB的產業鏈上下游數以千萬計的經銷商和供應商。格力之所以能走到今天,離不開經銷商和供應商的支持,與他們“共贏”,既是企業本身發展的需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會責任!
“商場如戰場”,面對市場行情的瞬息萬變,格力通過建設先進的數字化信息系統,實現了從采購、物流到銷售、服務的全流程數字化,實現整體效率提升。數字化技術提升了經銷商獲取銷售信息的及時性。
供應商供貨的質量,是產品質量的第一道防線。格力積極與行業內領軍企業構建戰略伙伴關系,持續優化供應鏈結構,整合并利用優質供應鏈資源,致力于實現多方共贏。例如,格力會根據供應商的供貨質量狀況,及時匯總提供給供應商,對突出的質量問題限期廠家整改,并及時跟進廠家的改進情況;廠家由于及時得到反饋的質量數據,前期預防和整改工作就能及時進行,有效的提高供貨質量水平,在源頭上把好關。
格力的“質量戰”
任何一家想要做大做強的企業,相信對質量問題都不敢等閑視之,但如何有效管理質量則是一門藝術,需要科學的理論指導,和長期的實踐積累。格力以自身獨有的T9全面質量管控模式,和PQAM完美質量保證模式為核心,架構,建立了獨具特色的“完美質量”管理模式,榮獲2018年第三屆“中國質量獎”。
科技,是質量管理的后盾。格力持續強化質量理念,加快“智慧實驗室”建設和數字化檢測技術的研究及推廣,推動檢測、標準、研發聯動模式的管理創新。健全新領域全流程質量控制體系,持續推進產品質量水平的提升,助力“完美質量管理模式”服務到每一位消費者。
實力,是承諾的堅強底氣:2021年3月,格力推出家用空調實行“十年免費包修”政策,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家用空調行業承諾的最長包修期,也是自2005年格力率先在行業推出“家用空調6年免費包修”政策以來,對服務品質的再升級,是格力空調產品引領行業服務標準的實力體現。
結語
格力電器的成功,印證了中國家電行業的進化方向:以技術為矛、生態為盾,通過定力與堅持構建可持續競爭力。這正印證了董明珠所言“創新永遠在路上,即使站在山頂上,頭頂還有星空”。
格力在自研、質量、服務等方面的價值堅守,不僅為投資者提供穩健的回報,更推動制造業從低端價格戰向更高層次價值競爭轉型。在不確定的全球經濟環境中,格力電器的戰略定力與創新活力,將持續書寫中國制造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