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報】第一章:宏觀環境及政策
《2023年度中國中央空調行業發展報告》宏觀環境及政策部分,主要圍繞2023年的國內經濟環境和相關政策等內容進行編輯整理。其中宏觀經濟環境部分細分為總體經濟水平、市場投資環境、相關行業運營情況以及上游供應鏈四個板塊,以供業內外人士參考。
01、總體經濟水平
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126058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89755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482589億元,增長4.7%;第三產業增加值688238億元,增長5.8%。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5%,二季度增長6.3%,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5.2%。
工業生產穩步回升,裝備制造業增長較快。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6%。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增長2.3%,制造業增長5.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3%。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6.8%,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快2.2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5.0%;股份制企業增長5.3%,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1.4%;私營企業增長3.1%。分產品看,太陽能電池、新能源汽車、發電機組(發電設備)產品產量分別增長54.0%、30.3%、28.5%。
總的來看,2023年我國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國民經濟回升向好,主要預期目標圓滿實現。同時也要看到,當前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嚴峻,國內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依然較多,經濟進一步回升向好,還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
02、市場投資環境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增加,高技術產業投資增勢較好。2023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
503036億元,比上年增長3.0%。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9%,制造業投資增長6.5%,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9.6%。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0.1%,第二產業投資增長9.0%,第三產業投資增長0.4%。民間投資下降0.4%;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民間投資增長9.2%。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0.3%,快于全部投資7.3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9.9%、11.4%。高技術制造業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18.4%、14.5%、11.1%;高技術服務業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電子商務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31.8%、29.2%。
分地區看,東部地區投資比上年增長4.4%,中部地區投資增長0.3%,西部地區投資增長0.1%,東北地區投資下降1.8%。
房地產市場
——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情況2023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10913億元,比上年下降9.6%;其中,住宅投資83820億元,下降9.3%。2023年,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838364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2%。其中,住宅施工面積589884萬平方米,下降7.7%。房屋新開工面積95376萬平方米,下降20.4%。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69286萬平方米,下降20.9%。房屋竣工面積99831萬平方米,增長17.0%。其中,住宅竣工面積72433萬平方米,增長17.2%。
——商品房銷售和待售情況2023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11735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5%,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8.2%。商品房銷售額116622億元,下降6.5%,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6.0%。2023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6729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9.0%。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長22.2%。
——房地產精裝修市場情況根據奧維云網地產大數據監測顯示,2023年1-10月,全國精裝修新開盤項目1193個,新開盤套數規模為73.39萬套。市場結構:2023年10月,商品住宅開盤精裝項目從房間套數規模結構分析,主要分布在華東、一線城市,占比33.0%、58.0%。北京、成都、上海成為10月份全國開盤規模前三甲城市。部品監測:除標配部品外,智能家居系統、空調、新風配置率較2022年增長較明顯。
03、相關行業運行情況
建材行業運行情況
據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監測數據顯示,建材生產基本保持平穩。2023年1-11月份,規模以上建材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0.6%,當前建筑材料市場需求仍以存量項目為主,市場表現供大于求,企業生產經營壓力仍然較大。建材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企穩。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11月份,建筑安裝工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1%;分產業看,支撐建材行業穩定發展的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5.8%。
碳交易市場運行情況
2023年1月3日-2023年12月29日,全國碳市場共運行242個交易日。碳排放配額年度成交量2.12億噸,年度成交額144.44億元。其中,掛牌協議交易年度成交量3499.66萬噸年度成交額25.69億元;大宗協議交易年度成交量1.77億噸年度成交額118.75億元。截至2023年12月29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4.42億噸,累計成交金額249.19億元。每日收盤價在50.52-81.67元/噸之間,所有交易的成交均價為68.15元/噸。
截至2024年,我國碳交易市場已穩定運行兩年有余,雖然碳交易規模不斷提升,但在業界看來,碳交易市場仍面臨著諸多現實挑戰。自2021年啟動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目前僅納入火力發電行業,雖然其排放量絕對值已經相當可觀,但覆蓋范圍仍相對較窄,不包括鋼鐵、水泥、石化等高耗能、高排放的用能行業。同時,全國碳市場運行初期的總量約束較為寬松,對企業減碳的激勵作用較為有限。與歐洲碳交易市場相比,我國碳價水平仍相對偏低,交易活躍度相對較低,但隨著頂層設計立法的出臺,將進一步促進交易活躍度,同時讓碳交易市場發揮價格發現的作用,真正對溫室氣體減排起到推動作用。總體來看,全國碳市場上線運行以來,市場運行健康有序,交易規模逐漸擴大,交易價格穩中有升,企業交易更加積極,市場活力逐步提高。
04、上游供應鏈
制冷劑
第二代制冷劑市場方面,以最具代表性的產品R22為參考,據生意社監測數據顯示,截止2023年12月28日,制冷劑R22均價為21600.00元/噸,較月初價格18333.33元/噸上漲17.82%。
第三代制冷劑市場方面,隨著基期結束,依靠虧損爭奪市場份額的競爭環境將得到改善,重回理性發展的軌道,R32、R134a等主要三代制冷劑產品的毛利將逐步改善。據生意社監測數據顯示,截止2023年12月28日,制冷劑R134a均價為27666.67元/噸,較年初價格24500.00元/噸上漲12.93%。
第四代制冷劑市場方面,我國第四代制冷劑市場占比較低,R134a、R32等第三代制冷劑仍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在國家環保政策支持下,我國已有多家企業布局第四代制冷劑研發以及生產賽道,未來其市場空間將得到進一步擴展。
在供給端,第三代制冷劑配額政策于2023年底正式落地,根據規定,我國自2024年起將三代制冷劑的生產和使用凍結在基線水平,并從2029年開始分階段逐步削減,這宣告著第三代制冷劑的產能已經迎來了上限。供給端格局趨于穩定,加上需求端預期邊際修復,制冷劑或許有望迎來新一輪的漲價周期。
銅
據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銅價寬幅波動為主,且現貨銅的價格處于十年較高位。縱觀全年銅的走勢來看,銅經歷了雙“V”走勢,全年最高點在8月1日的70968.33元/噸,最低點在5月25日的63853.33元/噸,最大振幅11.14%。
2023年銅整體走勢行情回顧三次大漲:第一次大漲(1月):春節前受美聯儲加息幅度放緩和國內疫后需求復蘇預期共振,南美銅礦干擾事故;第二次大漲(5月底-6月中旬):國內強政策預期,電網和新興領域對銅需求拉動超預期,美聯儲暫停加息預期也較為強勢,全球銅庫存低位去化,銅價實現V型反轉;第三次大漲(10月下旬-至今):美國三季度GDP、耐用品消費等多項數據表明經濟強韌性,而國內電網集中下單,國內社庫重回歷年極低位置。
兩次大跌:第一次大跌(4月下旬-5月底下跌):歐美經濟數據持續走弱引發衰退預期,國內經濟金融數據下滑;第二次大跌(8月-10月下旬):國內弱現實強預期,市場存在旺季預期,而歐美經濟邊際走弱,油價反彈使得通脹預期重返,銅價沖高回落。
供應端,2024年中國粗銅產能同比增加約10%,但考慮到銅精礦供應增速僅為3.95%,預期2024年國內電解銅的釋放速度將小幅下滑。海外銅礦依然存在著地緣政治等壓力,疊加增速放緩,礦端或將成為2024年供應側的重點關注對象。
需求上,從終端來看,2023年光伏及新能源板塊繼續發力,但房地產板塊依然較難成為助力,這一現象預計將在2024年持續。根據相關計算得出,傳統領域中電力、家電、建筑版塊維持少量增幅,新增耗銅量均在10萬噸以下。
總體來說,銅整體供應較2023年偏緊,需求端因新興領域加持而具備韌性。2024年銅價整體或仍維持寬幅震蕩為主,但銅價中樞將上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