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格力如何解讀最IN“碳中和”
發表于: 來自:格力
隨著環保話題關注度的持續升高,每年全球都有超過10億人參與到相關公益活動中。為響應國際社會環保號召,進一步減緩氣候變化帶來的環境威脅,今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包括中國、美國、俄羅斯在內的38個國家領導人,以視頻會議的形式在線上召開了領導人氣候峰會。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表示:“面對全球環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難,國際社會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動,勇于擔當,勠力同心,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實際上,去年9月我國在聯合國大會上已明確:“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有利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從提出“碳中和”發展目標,到推動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中國始終不遺余力為全球環境治理奉獻中國智慧。然而我國要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內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需要開展深刻而廣泛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而作為“碳排放”大戶的工業企業的“零碳革命”,將發揮至關重要的建設性作用。這其中,格力電器打造出助力“碳中和”的亮眼范本值得行業借鑒。
綠色智能制造 破解碳排放約束
作為中國制造的名片,格力電器始終秉持“讓天空更藍、大地更綠”的發展理念,于全產業鏈深入踐行綠色生產理念、貫徹落實節能減排工作。
截至目前,格力已建成長沙、鄭州、石家莊、蕪湖、天津、珠海六大再生資源基地,業務覆蓋上游生產到下游回收全產業鏈,實現了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

(圖為長沙格力再生資源基地)
加速實現我國“碳中和”發展目標的工作重點,在于減少碳排放和加強碳吸收兩大方面。從減少碳排放的思路來看,格力諸多生產基地、再生資源基地都可以理解為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工廠,其低碳型的運作模式,無疑有益于大幅降低產品生產及回收過程中的碳耗量。

(圖為長沙格力生產基地)
以長沙格力生產基地為例,基于“綠色工廠、智能工廠”的定位,該基地通過建設立體庫、光伏發電、光伏空調、中水回用、輕鋼結構廠房、G-IEMS能源管理系統等,從綠色設計、綠色采購、綠色生產、綠色物流、綠色使用、綠色回收、綠色信息平臺七個維度最大程度將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相結合,力求實現綠色智能制造和環境保護雙重發展目標。
據了解,長沙格力已先后摘得“綠色制造系統集成”“綠色工廠”“國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等多項權威榮譽。
綠色技術應用 引領可持續消費
除了在生產端全面開展“碳瘦身”,格力也十分注重消費端產品相關節能技術的應用與推廣。為了進一步邁向“零碳時代”,格力自主掌握的31項“國際領先”技術中,有29項與節能有關。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格力自主研發的光伏直驅變頻離心機系統實現了中央空調“零耗能”的突破。
此外,為了讓消費者充分享受節能科技帶來的安全、健康體驗,董明珠連續八年在全國兩會提出“盡快建立家電產品安全使用年限強制性標準”“淘汰長期服役家電”等相關建議案,并呼吁在家電市場加速推進“新國標”落地、“以舊換新”等活動,奮力在終端引領綠色消費風尚。
除了家電單品,近年格力還在綠色智能家居系統解決方案上持續發力。以格力“零碳健康家”為例,它以光伏技術驅動健康產品,通過能源、空氣、健康、安防和光照五大智慧系統,為消費者打造智能家居應用場景。相比于市面上的智能家居方案,綠色環保是“零碳健康家”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依托可以“自產自銷”電力的光伏能源系統,家電使用不僅能“免除電費”,還能儲蓄未利用電能。
目前,“碳中和”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必然選擇,同時它也是工業產業革命未來的發展方向。制造企業作為國民經濟和行業領域的重要細胞,必須立足于生產全局審時度勢、開拓思維。格力從生產領域到消費終端堅持加強綠色制造,推廣應用節能技術,領航可持續消費,打造出了具備借鑒性的“低碳企業”樣本,或將為推動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注入強大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