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和拋棄,下行暖通市場的增長邏輯
靠天吃飯的空調行業,終究還是擺脫了“天”的束縛,不管是炎熱的天氣,還是曾經撐起行業半邊天的房地產,都已經支撐不起這個行業的繼續上行。但是,正如上行的市場中總有人跌倒,下行的市場中也總有人在跨越。
酷熱的8月見了不少人,也聽了不少炙熱的故事。雖然其中的有些人對未來市場的不確定性仍舊充滿了迷茫和焦慮,但是也有不少人已經快速走出了迷茫,并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堅持該堅持的,拋棄該拋棄的,以及用更加積極主動的方式去擁抱來自于市場的每一個不確定,并重新找回自己的確定性。
西安唐華的冀總最近拍了很多值得大家去思考,甚至是反思的短視頻,比如我認為最具代表性的——“電梯謬論”:假如有三部正在上行的電梯,其中一部有人在里面做俯臥撐,另一部有人在里面做下蹲,還有一部有人在里面做倒立,而隨著電梯上行到達頂樓的時候,他們中的每一個人幾乎都會堅定地認為他們所乘坐的那部電梯能達到頂樓是因為他們在電梯中的動作。冀總解釋道,這個電梯可以是市場,可以是平臺,也可以是品牌。而在目前這樣的一個市場環境中,尤其需要大家在這個案例的引導下對號入座。
所以,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我們行業的上一個周期篤定已經結束了,同時,下一個周期也必然已經開始了,你之前的動作還能不能幫你抵達下一個終點,答案也是顯而易見的。置身于下行的電梯中,你要么選擇停下離開,要么轉入另一個上行電梯,才有可能停止下落。一位全國知名的暖通輔材商石總告訴我,他們公司每發展三年,都會選擇停下來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去重新盤整一下公司的業務,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想以此判斷前面三年積累的業務在未來三年憑什么守住?團隊、管理、資金能不能匹配得上,哪怕是在他們增速最快的2018年,他們依然果斷按下了暫停鍵。所以,直到2024年,他們依然在增長。“
另外一個暖通公司增長邏輯同樣讓人敬佩,主角來自于一位我的“網友”,一個存在于朋友圈多年,并在8月底終于第一次邂逅的老朋友范總。范總一開始說他今年“還好”的時候,我同樣是不太相信的,但是聽到他說他公司現在暖通產品的銷售占比只有30%的時候,我已經開始好奇了,而當他說他們公司民用電梯業務占比在今年也有30%的時候,我才發現他一開始所謂的“還好”其實是那么的低調。事實上,范總給我最大的啟發是,當很多人還在思考如何調整業務模式和重新組合產品結構的時候,他卻已經在提前收獲了。
上期我們說到了淘汰和洗牌,其實這本身就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只不過是在行業不同的發展階段,淘汰和洗牌的效率和速度會不一樣,正如高速發展期的暖通行業始終有人在跑路。所以,增長的背后一定有它增長的邏輯,只不過這個所謂的增長邏輯永遠都是動態的,你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果斷地調整才能去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