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果蔬冷鏈市場運行態勢研究
中國果蔬產品產銷量分析
水果產銷情況
中國歷年水果產銷情況是一個復雜而動態的過程,涉及多個方面,包括種植面積、產量、消費量、進出口貿易等。以下是對中國近年來水果產銷情況的一個概述:
一、產量與種植面積
產量增長:近年來,中國水果產量持續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3年中國水果總產量高達32744.28萬噸,較之前年份有顯著增長。這一增長趨勢反映了中國水果產業的蓬勃發展和農業生產的穩定性。
種植面積:隨著水果產量的增長,果園面積也相應擴大。例如,柑橘作為中國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水果,其種植面積從2013年至2022年間增長了1229.79萬畝,增幅約為37.68%。這一增長不僅體現了農民對水果種植的熱情,也反映了市場需求對水果生產的推動作用。
從生產規模變化趨勢來看,2013年至2022年,中國果園面積增長了2949.3萬畝、增幅約為17.8%,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84%;瓜果播種面積下降了68.22萬畝、降幅約為2.09%。中國水果產量增長了8548.14萬噸、增幅約為37.58%,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61%;其中,園林水果產量增長了8138.92萬噸,對全國水果產量增長的貢獻率達95.21%,瓜果產量增長了409.22萬噸。2023年,全國生產水果32744.28萬噸,同比增長4.63%。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至2022年,中國果園面積增長了2949.3萬畝、增幅約為17.8%,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84%。
近年來,中國瓜果播種面積穩中有降,整體在3200萬畝左右波動。2013年至2022年,中國瓜果播種面積下降了68.22萬畝、降幅約為2.09%。
2023年,中國水果產量為32744.28萬噸,人均水果占有量達232.28公斤,相當于每人每天可消費0.64公斤。
與2013年相比:
中國水果產量增長了9996.18萬噸、增幅約為43.94%,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71%;
人均水果占有量增長了64.69公斤、增幅約為38.6%,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32%。
二、品種與分布
主要品種:中國水果品種豐富多樣,主要包括柑橘、蘋果、梨、葡萄、香蕉等。其中,柑橘和蘋果是產量最高的兩種水果。柑橘產量在近年來持續增長,2022年達到6003.89萬噸,占全國水果總產量的重要比重。
地域分布:中國水果生產地域分布廣泛,但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定地區。例如,廣西、山東、河南、陜西、廣東等省份是水果產量較高的地區,這些地區的氣候條件和土壤環境適宜水果生長。
從品種布局來看,2022年,中國水果總產量為31296.24萬噸;其中,園林水果產量占比72.9%,主要生產柑橘、蘋果、梨、葡萄、香蕉等;瓜果產量占比27.1%,以生產西瓜為主。從地域分布來看,2023年,除香港和澳門地區外,中國各個水果生產省域中,廣西、山東、河南、陜西、廣東5個省域的水果產量均超過2000萬噸;河南、江蘇、安徽、寧夏、黑龍江、內蒙古、吉林7個省域以生產瓜果類果品為主,其余省域的園林水果產量均超過瓜果產量。
瓜果產量為8482.15萬噸、所占比重約為27.1%,西瓜產量占比20.14%。
三、消費與流通
消費量: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中國水果消費量逐年增加。2023年,中國人均水果占有量達到232.28公斤,相當于每人每天可消費約0.64公斤的水果。這表明水果已成為中國人日常飲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流通渠道:中國水果流通渠道日益多樣化,包括傳統農貿市場、超市、電商平臺等。特別是電商平臺的興起,為水果銷售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機遇。消費者可以通過電商平臺購買到來自全國各地的特色水果,滿足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從消費流通來看,2022年,中國水果表觀消費量為31693.4萬噸;其中,鮮食消費為7722.27萬噸,約占全國水果表觀消費量的24.37%,居民水果消費日益多樣化發展;加工消費約占全國水果表觀消費量的10%,主要集中在果干、果汁、果醬粗加工行業;飼用消費約占10%,全國水果的有效利用率不足50%,每年扔掉、爛掉的水果損失量接近1.6億噸,資源浪費嚴重。
2023年,除香港和澳門地區外,中國各個水果生產省域中,廣西、山東、河南、陜西、廣東5個省域的水果產量均超過2000萬噸;
其中,廣西水果產量為3553.21萬噸,是全國水果產量最高的省域,其水果產量在全國水果產量中所占的比重約為10.77%;
山東水果產量為3208.16萬噸,僅次于廣西,在全國水果產量中所占的比重約為9.72%;
河南水果產量為2561.65萬噸,在全國所占的比重約為7.77%;
陜西水果產量為2335.53萬噸,所占的比重約為7.08%;
廣東水果產量為2127.79萬噸,所占的比重約為6.45%。
2013年至2022年,中國居民干鮮瓜果消費量增長了2157.52萬噸,增幅約為38.77%,年均復合增長率約3.71%。
四、進出口貿易
進口情況:近年來,中國水果進口量逐年增加。2021年,中國水果進口量達到702.7萬噸,同比增長11.5%;進口額達到134.7億美元,同比增長30.9%。這反映了國內消費者對進口水果的強烈需求。進口水果品種主要包括榴蓮、車厘子、香蕉等高端水果。
出口情況:相比之下,中國水果出口量和出口額相對較低。但近年來也呈現出一定的增長趨勢。主要出口品種包括蘋果、柑橘、葡萄等。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亞洲國家和地區,如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等。
2019年至2023年,中國鮮或干的水果進出口貿易呈凈進口態勢,水果凈進口量從321.72萬噸波動增長至356.42萬噸,增長了34.7萬噸、增幅約為10.79%,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59%。
五、趨勢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水果生產國和消費國,經過多年發展,中國水果產業已經形成果品供應總量充足,品種豐富多樣的供應現狀,水果產業發展成為中國僅次于糧食、蔬菜的第三大種植業,對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面對越發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全球貿易遭受沖擊,中國水果產業生產成本持續上漲、市場需求不斷分化,發展正面臨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關鍵時期。
2015年至2023年,中國水果表觀消費量增長了8379.13萬噸、增幅約為33.89%,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72%,略高于全國水果產量增幅。
產業升級:面對國內外市場的挑戰和機遇,中國水果產業將加快轉型升級步伐。通過優化品種結構、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加強品牌建設等措施,提升水果產業的綜合競爭力。
多元化發展: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發展,中國水果產業將更加注重多元化發展。包括開發新的水果品種、拓展新的市場渠道、推出新的產品形式等,以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中國歷年水果產銷情況呈現出產量持續增長、品種豐富多樣、地域分布廣泛、消費與流通渠道多樣化以及進出口貿易活躍等特點。未來,中國水果產業將繼續保持穩健發展態勢,為農業經濟增長和農民增收做出更大貢獻。
中國歷年蔬菜產銷情況
一、蔬菜生產情況
種植面積:近年來,中國蔬菜種植面積持續增加。據相關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23年(預測),我國蔬菜種植面積由1922.4萬公頃增加到2288.4萬公頃,年均增長1.76%。這表明我國蔬菜生產在不斷擴大規模,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2014—2023年我國蔬菜種植面積及年度增長率變化
產量:隨著種植面積的增加和栽培技術的提升,中國蔬菜產量也呈現穩步增長態勢。2014年至2023年,蔬菜總產量由6.49億噸增加到8.28億噸,年均增長2.46%。特別是2022年,中國蔬菜產量達到79100萬噸,同比增長1.96%。
2014—2023年我國蔬菜總產量及年度增長率變化
我國蔬菜種植面積近年來持續穩定增長,蔬菜產量呈現增長態勢。2014—2023年的10年間,我國蔬菜種植面積由1922.4萬公頃增加到2288.4萬公頃(預測),年均增長1.76%(圖1);蔬菜總產量由6.49億t增加到8.28億t,年均增長2.46%。
二、蔬菜銷售情況
消費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結構的改善,中國蔬菜消費量持續增長。2014年至2022年,我國蔬菜人均年消費量由96.90千克增加到108.20千克,年均增長1.23%。預計2023年人均蔬菜消費量將達到約110千克。
市場供需:近年來,中國蔬菜市場供需總體保持平衡,略有結余。蔬菜市場運行穩健,價格穩中趨升,但時有波動。特別是隨著季節、氣候等自然因素的變化,蔬菜價格會呈現季節性波動特征。
進出口貿易:中國是全球蔬菜重要的出口國之一。近年來,中國蔬菜出口數量明顯大于進口數量,貿易順差不斷擴大。例如,2022年中國蔬菜出口數量為961.5萬噸,進口數量為33.7萬噸。主要出口目的地包括中國香港、日本和越南等國家和地區。
通過對蔬菜市場近10年價格數據的分析研判,蔬菜市場供需具有如下五大特征。
?蔬菜市場運行具有季節波動特征
每個年度內,蔬菜月度價格基本呈現“W”型波動態勢,只是波動幅度大小不一。
2014—2022 年蔬菜價格月均價波動態勢
?蔬菜市場供給具有產地轉換特征?
隨著我國統一大市場的建立與規范,“按緯度吃菜”規律日漸形成。我國蔬菜生產分為六大優勢主產區:
北部高緯度夏秋蔬菜優勢區
黃淮海與環渤海設施蔬菜優勢區
黃土高原夏秋蔬菜優勢區
長江流域冬春蔬菜優勢區
云貴高原夏秋蔬菜優勢區
華南與西南熱區冬春蔬菜優勢區
?蔬菜市場價格具有異常震蕩特征?
蔬菜市場價格面臨自然因素和經濟因素的雙重挑戰,如氣候、季節、氣溫變化、自然災害、以及臺風、冰雹、霜凍、雷暴等自然因素,宏觀經濟運行、金融保險制度、種植效益預期、消費升級換代等經濟因素,以及特定時間點上的個別商家炒作、資本利益驅動等人為因素。引起蔬菜(或蔬菜某一品種)價格巨幅波動、暴漲暴跌、異常震蕩、滯銷賣難、“賣難買貴”,不僅造成了自然資源的巨大浪費,也嚴重損傷了菜農和消費者的經濟利益。
?蔬菜種植面積由上茬菜價決定
一般情況下,當上茬蔬菜(或蔬菜某一品種)價格較高時,蔬菜生產者下茬蔬菜的種植意愿往往會提高,進而增加蔬菜(或蔬菜某一品種)種植面積;反之亦然。由此,往往導致蔬菜價格形成“今年高、明年低”“一季高、一季低”“一茬高、一茬低”的循環陷阱。同時,從蔬菜種植區域或種植品種的實踐來看,蔬菜生產者既表現出傳統種植習慣的盲目堅守,也表現出極大的從眾心理,“原來種什么,現在還是種什么”“人家種什么,我種什么”,這也時常影響蔬菜供銷平衡,導致蔬菜市場價格產生波動。
?蔬菜生產供給豐年有余、時有過剩?
目前,我國蔬菜總供給總需求基本平衡,總體呈現豐年有余、時有過剩的態勢。產地與銷地之間相對分離的矛盾,生產供給的季節性與消費需求均衡性之間的矛盾,以及自然因素、經濟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放大效應等,是導致時常出現區域性、結構性、階段性相對過剩的主要原因。但是,鑒于市場消費中蔬菜品種之間替代性較強、蔬菜部分品種生產周期較短且速生蔬菜品種豐富、蔬菜產銷信息對稱與匹配等有利因素,蔬菜市場的供給需求具有很強的韌性、彈性和自我調節能力,因此,一般情況下,蔬菜相對過剩持續時間比較短暫。
三、未來趨勢
生產繼續增長:預計未來幾年,中國蔬菜種植面積和產量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農民種植積極性的提高,蔬菜生產將更加高效、穩定。
消費升級: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對蔬菜的需求將更加注重品質、營養和健康。因此,高品質、功能性蔬菜品種將受到更多消費者的青睞。
市場波動:雖然中國蔬菜市場總體供需平衡,但受季節、氣候等自然因素以及宏觀經濟運行、金融保險制度等經濟因素的影響,蔬菜價格仍會呈現波動特征。因此,需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加強宏觀調控和監管力度。
中國歷年蔬菜產銷情況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未來將繼續保持這一態勢。同時,也需要關注市場動態和消費者需求變化,加強農業生產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提高蔬菜品質和產量水平。
2023年,我國蔬菜市場產銷兩旺,蔬菜在田面積1—12月月度同比均增長;農業農村部重點監測的28種蔬菜全國批發價格全年平均5.08元/kg,是近10年來的最高價。總體來看,蔬菜生產供應充足,消費量持續增長,進出口繼續保持貿易順差局面,蔬菜供需總體平衡。預計2024年蔬菜總供給和總需求基本平衡,略有結余;蔬菜價格水平低于2023年,仍然呈現季節性波動態勢,但波幅大于2023年;區域性、階段性、結構性的滯銷賣難依然會時有發生。
蔬菜市場
?蔬菜種植面積增加,供應充足
2023年蔬菜種植面積預計將小幅增加,在田面積月同比增長幅度為0.65%~1.81%;蔬菜生產面積基數較高,穩產保供基礎較好。2023年天氣總體情況良好,除7—8月受臺風“杜蘇芮”影響外,總體有利于蔬菜生產,單產水平較高,蔬菜市場供應形勢良好。
2023 年我國蔬菜月度在田面積及同比增長幅度
?蔬菜消費需求增加,穩中略升 2022年我國人均蔬菜消費量達108.2kg,預計2023年人均蔬菜消費量約110kg。
2023年1—12月,累計蔬菜進口量35.33萬t,同比減少1.4%;進口額9.89億美元,同比下跌1.4%。主要進口來源國家或地區:印度,占進口量的41.7%;越南,占13.3%。
出口量1326.14萬t,同比增加6.5%;出口額185.43億美元,同比上漲0.3%。主要出口國家或地區為:越南占出口量的13.0%,日本占11.0%,韓國占9.5%,馬來西亞占8.4%。主要出口品類:大蒜及其制品占蔬菜出口量的17.0%,番茄及其制品占11.0%,洋蔥及其制品占8.9%。貿易順差175.54億美元,同比上漲0.37%。
?蔬菜價格高企不下,波動較小
從農業農村部重點監測的28種蔬菜全國批發價格來看,2023年蔬菜價格總體高位運行,達到5.08元/kg,是近10年來的最高價格。從價格波動狀況來看,仍然符合蔬菜季節性波動規律,呈現“W”波動態勢,但波動幅度較小,市場運行總體平穩。
2023 年全國蔬菜價格月均價及同比增長率
1—12月,最高月均價為2月的5.83元/kg。3月隨著天氣回暖,蔬菜市場供應量加大,價格變為季節性下行,到5月達到較低點,為4.83元/kg。由于2023年春季幾次“倒春寒”使部分產區的蔬菜生長受到影響,蔬菜供應出現階段性斷茬,6月價格反季節上漲至4.99元/kg,為近10年同期最高值。
進入夏季,地產蔬菜產量增加,價格趨于平穩,9月基本回到常年同期正常水平。立秋后,全國大部分蔬菜產區氣溫接近常年或偏高,蔬菜供應量增加,11月蔬菜價格達到2023年最低點,為4.59元/kg;12月出現翹尾現象,蔬菜價格上升至4.95元/kg。
2024年蔬菜供需分析
(1)從蔬菜的生產供應來看,蔬菜種植面積將穩中有升,保產穩供形勢看好。預計2024年,蔬菜總產量約8.5億t。
(2)從蔬菜的進口情況來看,預測進口量為40萬t。我國2019—2023年蔬菜進口量分別為50.18萬、46.64萬、48.57萬、35.82萬t和35.33萬t,運用時間序列分析方法,測算出2024年蔬菜進口量約40萬t。
2015—2023 年蔬菜進口量及年度增長率變化
(3)從蔬菜人均消費量來看,預測蔬菜需求量小幅上漲。預測2024年蔬菜需求量呈現小幅上升趨勢
(4)從蔬菜出口情況來看,預測出口量為1300萬t。我國2019—2023年蔬菜出口量分別為1163萬、1199萬、1111萬、1245萬t和1326萬t,由此進行分析預測,2024年蔬菜出口量約1400萬t。
▲圖7、2015—2023 年蔬菜出口量及年度增長率變化
未來一年,我國蔬菜市場供需總體平衡、略顯寬松。預測生產量(田頭產量)為85458萬t,其中,商品產量69666萬t,進口量40萬t,消費量67976萬t,出口量1400萬t,蔬菜結余330萬t。
2024年蔬菜市場價格研判:基于近10年農業農村部重點監測的28種蔬菜全國批發價格數據分析預測,2024年蔬菜價格水平低于2023年,價格中樞為5.0元/kg;價格波動依然呈現季節性波動規律,但波動幅度高于2023年。
- 下一篇: 節能40%!威樂水泵助力花旗集團大廈新質轉型
- 上一篇: 東芝廚房用室內機,讓“夏廚”成為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