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發布《住宅設計標準》新標準
發表于: 來自:江蘇建設科技網
7月7日,江蘇省工程建設標準《住宅設計標準》(修訂稿)完成征求意見工作,推動江蘇從“住有所居” 向“住有宜居”邁進。
據了解,江蘇省《住宅設計標準》自2000年5月實施以來,至今已超過20年。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給整個社會帶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應對中住宅設計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快速響應,組織開展了《住宅設計標準》第三次修訂,并且在網上公開征求意見。
截止目前,共收到社會各方意見建議447條,主要涉及安全健康、適老適幼、智能智慧等方面。其中,64.9%的意見建議關注安全健康,包括通風條件、室內新風、排水、消防安全等;18.1%的意見建議關注適老適幼,包括電梯設置、適老化設施、無障礙救護等;14.1%的意見建議關注智能智慧,包括智能快遞柜設置、無接觸管控、5G通信設施建設等。
新版《住宅設計標準》8大創新
那么社會關注度高的這幾個方面,在《住宅設計標準》第三次修訂的征求意見稿中,都有哪些改變呢?
01、新風設備帶來好空氣,新舊兩版住宅標準最大變化
對于通風率不足的城市住宅來說,普遍需要安裝新風系統,以實現科學有效的通風換氣。
疫情的爆發,暴露出住宅存在防疫功能不足的問題,人們得以重新審視自己的住宅環境。安裝新風系統的新規制定,成為江蘇省新舊兩版《住宅設計標準》變化最大的地方。
新風系統能夠在不開窗前提下,將室內污染空氣排出室外,同時將室外新鮮空氣過濾后輸送室內,從而保障室內空氣的質量,既能讓日常生活變得更加舒適和健康,又能在疫情特殊時期更好地守護生命安全。
新風系統,藍色管道為新鮮空氣,紅色管道為室內排出的廢氣。
修訂稿還要求,無論衛生間是否有外窗,均應設置機械通風或預留機械通風設置條件。如果住宅套內有二個及以上的衛生間,至少應保證一個衛生間可直接采光、自然通風。
02、墻排解決排水衛生和維修難題
疫情發生后,家庭排水的安全也引發了關注。并且排水設備的維修養護,也是個大家擔心且頭痛的生活難題。
此次修訂,提倡墻排式同層排水設計,解決大降板式同層排水維修麻煩、容易滲漏的難題。
墻排式同層排水設計
所謂同層排水,即優化本樓層的排水管道布局,不穿越樓板占用下一層的空間,避免了噪音干擾、滲漏隱患。如果需要清理疏通管道,也更加方便。
與同層排水對應的,是目前市面上越來越多的墻排式馬桶,樣式更加美觀,還不會留下衛生死角。
管道優化,取消了傳統的存水彎,加上墻排式馬桶,可以大大降低氣溶膠傳播有害物質的幾率。
03、四層以上住宅擬需設置電梯
過去,低于7層的住宅基本沒有電梯。隨著城市老齡化的加快,對電梯的需求越來越高。近年來,南京等城市都在推動7層左右老舊小區加裝電梯。今后住宅層高多少能有電梯呢?
參考北京等地經驗,江蘇將標準提高,今后4層及4層以上住宅或住戶入口層在樓面距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超過10米時,必須設置電梯并滿足無障礙使用要求。
對電梯設置的具體要求是,不高于11層住宅,每單元電梯不少于1臺,7到11層則要配置可容納擔架的電梯。高于12層住宅,每單元設置電梯不少于2臺,一臺應配置可容納擔架電梯,可兼做消防使用。
04、適老適幼 標準很“細”很貼心
據統計,2019年江蘇省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占比已經超過23%。按照聯合國確定的標準,江蘇已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修訂稿中,聚焦老年人、兒童兩大群體,提出適老化設計、無障礙設計,提升室外景觀和活動場地的性能,打造全齡友好型住區。
居家養老是當下的主要養老模式,而老年人住宅是居家養老的重要基礎。修訂《標準》意見稿中提出了新建小區設置老年人住宅的最低數量要求,要求新建住區內設計老年人住宅,比例不應小于總戶數的2%。
在室外,宜根據住區規模分級設置居家養老服務用房,宜按照每百戶20-30 ㎡設置,設置規模應符合當地城市規劃的要求。規劃中無明確要求的宜按照每百戶20-30㎡設置,相鄰組團宜統籌集中設置。
此外,老年人住宅的廚房宜設置可調節操作臺面、升降吊柜、內外可開啟門鎖等適老化設施。電梯設置標準也有所提升,細化了擔架電梯設置要求,便于居家養老和急救救護。
新標準的設定,覆蓋了宜居、安全、健康各個方面。如陽臺欄桿高度全部統一為1.1米;保障兒童安全,陽臺欄桿要有防攀登構造,且欄桿間距不能大于11厘米。
05、空間更靈活 適應多種需求
一套住房,如何在設計初期就考慮到適應新生命的誕生、孩子的成長、中年人漸漸步入老年?
修訂稿關注全齡人的使用需求,從家庭全生命期使用出發,對住宅的空間提出了“更靈活”的新要求,以滿足不同人群居住、居家辦公、休閑娛樂等多種需求,也方便業主未來調整房間的功能布局。
06、為擁抱新技術預留接口
5G網絡全面鋪開,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漸入佳境。今年的疫情防控中,各種智能化、網絡化、無接觸式設備廣受好評。今后的住宅能否與新技術更好融合?
《住宅設計標準》的這次修訂,要求今后住宅、住區能適應智能快遞業務的發展,在住區出入口、單元門廳或臨近廣場配備智能信報箱(群)。
并且,這些智能信報箱要與住區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交付。
考慮到人們越來越喜愛網購生鮮產品,所以今后住區還宜配備生鮮冷鏈智能快遞柜,并預留照明、電源和網絡接口,滿足未來高品質生活的需要。
07、新(改)建住區都應配置垃圾分類收集系統
當下,江蘇省內正在加速推進垃圾分類。征求意見稿對小區垃圾分類設施進行了明確,要求垃圾分類收集點宜設置在相對隱蔽處,距離住宅門廳不小于4m,并便于小型垃圾轉運車到達。
住區的集中垃圾收集區(間),應設置在住區夏季主導風向的下風向,且靠近小區的外環路。垃圾收集空間附近應有排水設施,便于清洗。
對于利用地下室空間進行垃圾清運的樓棟,應在單元門廳附近設置不少于4㎡垃圾收集區(間),并同時符合兩條規定:垃圾箱和地面應便于清理和清洗,地面附近宜有排水的設施;地下室垃圾收集間應設通風窗或機械排風,并設沖洗、排水設施。
此外,新建住區和有條件的既有住區宜在合適區域設置廢舊衣物收集箱、建筑垃圾、大件垃圾、綠化垃圾等專用收集點,并設明顯標志。
08、新增“住區”概念
《住宅設計標準》本次修訂增加了“住區”的概念,認為新時期的住宅設計已不僅僅局限于住宅本身,住宅在實現居住這一基本功能的同時,還應具備完善的居住、人文環境和相應的配套設施。住宅設計需要從住宅建筑單體擴展到住區(組團),從住區(組團)角度優化住區的配套設施和場地環境設計。一般情況下居住人口規模在1000人-3000人(約300套-1000套住宅),并配建有相應配套服務設施。
反思疫情影響,強調住宅布局應功能合理,方便使用,且有利安全防衛、衛生防疫和組織管理。住區應根據規劃要求,合理配套建設物業管理用房和服務用房、兒童和老年人活動用房、停車等生活必須的便民服務設施。物業用房應設置管理人員使用衛生間。
修訂后的《住宅設計標準》預計將于今年10月左右發布實施。屆時,這部體現新時代生活和住宅需求的新標準,將大大提高江蘇省住宅設計建設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對更高居住品質的現實需求。
- 下一篇: 河北:清潔取暖財政補助再補貼兩年
- 上一篇: 7月22日!萬艾德即將亮相“行走的課堂”杭州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