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時間賽跑:后疫情時代下的工程商們
暖通家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即便是被疫情打亂節奏的2020年,如今也隨著社會的復工復產而逐漸返回了正軌。對于沉寂了近兩個月時間的工程商來說,市場的重啟不僅要求著他們需要盡快趕上此前因為疫情而擱置的工程進度,還要求他們在2020年僅剩的八個月時間里,盡可能完成年初定下的計劃和任務。疫后再戰2020年,工程商需要和時間賽跑。

雖然工程項目存在的滯后性與延續性,讓疫情對于工程商的影響看起來不那么嚴重,但是他們依然要面對各項經營成本的支出,以及因為項目延期帶來的收入停滯等等,這些對于更加需要考慮現金流健康的工程商來說,無疑也是諸多沉重的負擔。與此同時,疫情帶來的項目延期的影響還在持續,許多原計劃在2020年上半年開標的項目,都因為疫情的原因不得不推遲開標時間,更不要提還有部分項目面臨著取消的危險。
或許此前,大家普遍關注到更加面向終端消費者的零售商所遭受的沖擊,但實際上,工程商在疫情影響下的日子也沒能好到哪里去。樂觀地說,作為歷年來的工作淡季,工程市場在春節前后的推進速度一直較慢,疫情爆發在春節期間,一定程度上與這一時間是重合的。但是,更需要看到的是在接下來應該忙碌的二季度甚至是下半年,疫情影響下帶來的余震是否還會繼續持續,都成為了每一名工程商心頭的愁緒。可以說,疫情是加速工程市場洗牌的導火索,在2020年接下來的時間里,如何生存,如何面對價格競爭,如何挖掘和尋找更多的機遇,這都是留給工程商需要考慮的課題。
不過,好消息同樣也在頻頻傳出,從國家層面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再到地級市,重振經濟的利好消息讓工程商嗅到了可以深挖的契機,特別是“40萬億”的新基建藍圖,更是與工程市場緊密結合,再加上老基建中,包括醫療、凈化、校園等等的持續推進,精裝配套市場的全然崛起,項目小但數量龐大的小公裝市場,工程市場的未來仍保留著可觀的一面,工程商已然能夠廣泛參與其中。
“先活下去,再看明天”,這或許是更多工程商目前所需要迫切解決的事情。如何在市場的寒冬中熬過暴風雪,如何建立起自身的良好競爭力水平來應對全新的市場和發展格局,如何在市場的洗牌中不被淘汰,領先的繼續保持領先,暫時落后的實現彎道超車等等,這些都是工程商目前的當務之急。
我們也借此次“在一線”欄目的機會,面向全國諸多工程商進行了相關調研,就其觀點和看法以及自身的情況甚至是困難進行了記錄,并匯編在本期欄目中,雖然不能夠做到“面面俱到”,但是也希望能夠見微見著,從中總結出經驗,為更多的工程商所學習和借鑒,去在接下來的戰斗中,走好發展的每一步。